金秋時節,中原大地稻浪翻滾、碩果盈枝,一幅壯美的豐收畫卷正在廣袤田野里徐徐鋪展。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,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農控股”)以科技賦能的創新產品為筆,以扎根田間的精準服務為墨,書寫著保障糧食安全、助力農戶增產增收的生動篇章。
白術田里的“煥活神器”
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白馬鎮薛莊村,350畝白術田葉片翠綠,生機盎然。誰能想到,這片如今的豐產田,曾讓種植戶李彬愁得夜不能寐。“當時我家白術苗又黃又瘦,看著讓人發慌,真怕一年的辛苦白費。”回憶起6月底的情形,李彬仍歷歷在目。
抱著“死馬當活馬醫”的想法,他試著用了中農控股的“海元寶”復合肥,沒想到隔天白術苗一夜躥高5公分,3天后整田返青,葉子綠得發亮,像換了一身“新衣裳”。“海元寶”的效果,源于其三重“增效內核”。
中農控股河南分公司豫北大區業務經理姜韓坤解釋道:“硝化抑制劑能‘鎖住’氮肥,延長肥效周期,讓氮元素利用率顯著提升,避免養分白白流失;生物刺激劑能改善土壤根際環境,激發根系活力,讓白術扎根更深、抓土更牢;螯合微量元素能精準補充作物所需,預防‘缺素癥’,給白術提供‘全面營養餐’。”
為了讓更多農戶信服,中農控股河南團隊把“示范田”變成了田間“公開課”:組織周邊種植戶現場觀摩,一邊對比“海元寶”示范田與普通田的長勢,一邊講解施肥技巧。用了“海元寶”的白術,根系更密更壯,葉色濃綠有光澤,病蟲害發生率直接降低20%。如今李彬逢人就夸:“現在大伙都搶著用‘海元寶’。有它在,咱們種白術心里有底,豐收更有底氣!”

“聚自然”花生田里的“土壤醫生”
走進河南省舞陽縣吳城鎮仙橋村,100畝花生田郁郁蔥蔥,植株健壯挺拔,果針飽滿緊實。而在施用 “聚自然” 生物有機肥之前,這片土地曾被重茬病害纏上:白絹病一發作,花生秧的根莖就發黑腐爛,還長出一層白毛,嚴重時整株枯萎,成片減產,讓種植戶們苦不堪言。“聚自然”生物有機肥,為這片土地帶來了轉機。
種植戶王春曉隨手拔起一株花生,展示給大家看:“我這是第一年使用中農肥料,底肥用的是‘聚自然’。你們瞧,這秧子長得多好,單株結莢大概有60個。今年產量肯定低不了,品質也很不錯,不愁賣不上好價錢。”

“‘聚自然’的核心,是做土壤的‘調理師’和作物的‘保護傘’。”中農控股河南分公司業務部豫南大區副經理張帥說,這款生物有機肥富含高活性有機質和有益微生物菌群:有機質能滋養土壤,改善板結問題;微生物菌群調節土壤微生態,抑制白絹病等病原菌繁殖,從根源上解決重茬難題。另外,技術人員還會提前檢測土壤,通過測酸堿度、查肥力、算有機質含量,再根據數據精準調整施肥量,讓土地“吃對養分”。
張帥坦言,土壤健康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“根基”:“我們深化產品+服務模式,深入調研種植戶需求并建立數據庫,舉辦多樣化技術培訓活動邀請專家講解,強化技術研發與合作開發針對性強的產品,提升‘聚自然’品質和性能,讓更多受重茬、土壤差困擾的地塊,都能重煥活力,讓農戶少費心、多增收。”
“薇力鉀”水稻田里的“增產密碼”
在安徽省懷遠縣龍亢農場的“薇力鉀”示范田里,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,水稻穗大粒滿、長勢格外喜人。作為一款聚焦“增強光合效率、促進養分轉運”的產品,“薇力鉀”依托“觀摩+培訓+幫扶”的立體化服務網絡,短時間內就贏得了當地農戶的信賴,種植戶王子剛就是其中之一。
“一開始我心里犯嘀咕:這‘薇力鉀’聽著玄乎,到底管用不?”王子剛說,直到參加了中農控股的觀摩會,他的態度徹底轉變,“現場看見鄰村用了‘薇力鉀’的水稻,比我家的高半頭,穗子還大;后來又聽培訓課,工作人員把‘薇力鉀’的原理講得明明白白,我就決定:今年我家稻田也用它。”效果沒讓他失望:用了“薇力鉀”的水稻,葉片愈發翠綠厚實,莖稈粗壯挺拔,抗倒伏能力明顯增強。數據更直觀——平均每株莖蘗數達16個,比對照田多1個;秸稈直徑7.3毫米,比對照田粗0.6毫米。“光看著稻穗就知道,今年產量肯定差不了!”王子剛的語氣里滿是喜悅。
中農控股河南分公司安徽大區業務經理米垣兆揭開了“薇力鉀”的“增產密碼”:“鉀是作物的品質擔當和抗逆能手,水稻想高產,鉀元素不能少。‘薇力鉀’精選自海外優質礦源,運用國際先進工藝加工,顆粒均勻、純度高、溶解快,能精準滿足水稻灌漿期等關鍵生長階段的鉀需求。”
米垣兆解釋說,鉀的作用藏在細節里:一方面,鉀離子能幫水稻葉片的氣孔“靈活開關”——有光時充分張開,多吸收光能,大幅提升光合效率;另一方面,優質鉀源能加速養分在作物體內的運輸,把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更快運到稻穗里,讓籽粒更飽滿;此外,鉀還能促進纖維素合成,讓莖稈細胞壁增厚,這也是示范田水稻抗倒伏、莖稈粗壯的關鍵原因。
“我們始終緊扣公司發展戰略,著力打造‘產品+技術+服務’協同模式,全力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。”中農控股河南分公司總經理買奎說,農業豐收從來不是“單點發力”,而是科技與服務的深度融合,“我們不僅提供優質農資,更致力于把科學的種植方案、貼心的技術服務送到田間地頭,讓土地發揮最大潛力,讓農戶增產增收”。
微博
微信公眾號